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ad970250

標籤

#專題報導

共 414 筆相關資料

希望不滅
科學與新知|
Jan. 01 2021

希望不滅

希望不滅 在悲劇中,我們找到生活、思考與療癒的新方式。 撰文:瑞秋.哈提根 RACHEL HARTIGAN   重新找回希望 「唱一首歌,歌中滿盈當下帶給我們的希望。」這是19世紀進入尾聲時,詹姆士.魏爾頓.強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為堪稱「黑人國歌」的〈齊聲高唱〉一曲所寫下的文字,當時的佛羅里達州是黑人遭私刑處死率最高的州之一,且多數黑人無法投票。然而他還是找到盼望的理由。我們也可以――而且,我們已經找到了。 我們在堅忍付出以拯救生命的醫師與護士身上找到了希望。我們在學習與親人聯繫的新方法中找到了希望。我們在疫情大流行與天然災害之際,透過不...

拯救非洲的野生公園
環境與保育|
Jan. 01 2021

拯救非洲的野生公園

拯救非洲的野生公園 為了讓非洲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不受盜獵與其他人類活動威脅,一個保育團體將劣化的野生公園當成需要重新整頓的失敗企業來管理。這樣的做法奏效了。 撰文:大衛.逵曼 DAVID QUAMMEN 攝影:布蘭特.史特頓 BRENT STIRTON   札庫馬國家公園的總部位在查德東南部,那是一棟沙褐色的建築物,上方有城垛,看起來就像沙漠中的古老堡壘。 二樓的中央控制室門外掛著一張AK-47步槍的圖片,槍枝用紅色圓圈圈起來,被一條斜線劃過,代表禁止攜帶武器入內。札庫馬到處都看得到AK-47步槍。所有的保育巡護員都帶著它。前來獵殺動物的...

古埃及的「死人財」
歷史與文化|
Dec. 01 2020

古埃及的「死人財」

古埃及的「死人財」 在開羅附近發現的一座木乃伊工坊裡,祭司是針對不同預算提供各種葬儀套裝服務的精明實業家。 撰文/安德魯.柯瑞   這項發現在2018年7月首次公開後,就成了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考古學家在位於開羅南方約20公里處的尼羅河畔、幅員遼闊的薩卡拉大墓地(necropolis,字意為死者之城)的沙子深處,發掘出一座古埃及的「殯儀館」。 此後兩年間,藉由仔細分析這項發現和在附近一座滿是墳墓的豎井裡的新發現,古埃及殯葬業的珍貴資訊也隨之浮現。數百年來,這片法老土地上的考古研究,都專注於發掘皇室陵寢內的銘文與文物,而非日常生活的細節。埃及各地的大墓...

龐大如斯,卻也脆弱如斯
環境與保育|
Dec. 01 2020

龐大如斯,卻也脆弱如斯

龐大如斯,卻也脆弱如斯 五大湖蘊含了北美洲84%的地表淡水,並幫助美國成為農業與工業強國。然而,如今氣候變遷、汙染和入侵物種,已經威脅到這塊大陸最珍貴的資源。 撰文/提姆.佛爾格 攝影/凱斯.拉辛斯基   對阿尼許納貝部族來說,狩獵從來就不是休閒運動,生命也不能任意輕取。 所以當那頭巨大的雄麋鹿靠近湯姆.莫里梭.波格時,他的感受混雜了感恩、敬畏與謙卑:這頭麋鹿獻上自己,是來自森林的生命之禮和肉食,波格將會和家人與朋友共享。波格是傳統的阿尼許納貝族捕獸人,他在安大略省西部、尼匹岡湖附近一個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的家庭長大。阿尼許納貝族人在當地捕魚...

撫慰人心的歌曲
歷史與文化|
Dec. 01 2020

撫慰人心的歌曲

撫慰人心的歌曲 在世界不同文化中,從哄孩童入睡的搖籃曲裡,可以看見為人父母的希望、恐懼,以及對未來的夢想。 撰文、攝影/漢娜.雷耶斯.莫拉雷斯   夜幕降臨時,這些歌曲的生命便甦醒過來。在世界各地的臥室裡,可以聽到它們蜷縮到被子底下,聽到它們鑽進家長懷抱孩子的臂彎中。照顧者形成的隱形合唱團對著身為觀眾的孩童,用歌曲填滿了夜晚。他們唱的是搖籃曲。 對哈迪佳.莫罕默德來說,夜晚一直是寂靜、舒適、讓日間喧嘩沉寂下來的時光。她的大兒子穆罕默德在19年前出生,就在敘利亞內戰發生的十年前;那時哈迪佳會唱著甜美的搖籃曲哄他入睡,這些歌曲是由哈迪佳的母親和外...

致命的蛇吻
環境與保育|
Dec. 01 2020

致命的蛇吻

致命的蛇吻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非洲人死於蛇咬傷。要獲得治療很困難,抗蛇毒血清也供應不足。這是一場健康危機。 撰文、攝影/托馬斯.尼科隆   西蒙.伊索洛莫在清晨5點左右醒來,向妻子與七個孩子道別,爬上他的獨木舟。 30年來,他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省過著捕魚的日子。2018年12月的那個週二,伊索洛莫的生活一如往常地展開。這名52歲的法語教師和幾個朋友一起在伊開倫巴河上划船前往釣魚營地,享受清晨涼爽的空氣。 三小時後,他們抵達營地,伊索洛莫開始檢查前一天設置的釣線。他感到其中一條釣線有阻力,於是把手伸進了混濁的水裡。 一陣劇痛讓他感到...

醫療危機:比利時
科學與新知|
Nov. 01 2020

醫療危機:比利時

醫療危機 比利時 在COVID-19隔離病房裡,疲憊的醫護人員照顧患者,傾聽他們低聲訴說的恐懼。一名護士說:「如果我不做,誰來做?」 撰文:辛西亞.戈尼 CYNTHIA GORNEY 攝影:塞德利克.傑貝耶 CÉDRIC GERBEHAYE   塞德利克.傑貝耶依照身邊的醫護人員建議,戴上口罩、面罩、穿上防護衣、鞋子罩上兩層袋子、手上戴著兩層手套。他已經學會隔著塑膠持握相機進行拍攝。在布魯塞爾的一間療養院,他看到一名年長的女士盯著為她做新冠病毒檢測的護理師的眼睛,說道:「我很害怕。」 護理師握住那名女士的雙手,靠近她說:我也很怕...

必須相信科學
科學與新知|
Nov. 01 2020

必須相信科學

重新思考我們的健康 必須相信科學 研究人員正時進時退地努力了解新型冠狀病毒。這就是科學一向的運作模式。儘管過程可能令人不安,但卻是戰勝這場大流行的不二法門。 撰文:羅蘋.瑪藍慈.漢妮格 ROBIN MARANTZ HENIG 攝影:賈爾斯.普萊斯 GILES PRICE 這些圖像如何拍攝:攝影師選擇以體溫熱像儀記錄我們新的日常生活,藉此反映體溫已成為我們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指標。不同溫度會轉換成不同的漸層顏色,顏色分布由低溫的藍色到較暖的橘色。   若我過去40年所寫的書籍和文章有一共同主題,那是因為我對人體的科學新發現感到著迷。闡明生物醫學研...

生活變調:印尼
科學與新知|
Nov. 01 2020

生活變調:印尼

生活變調 印尼 這波全球疫情填滿了某些墓園,也讓許多街道變得空無一人,不過並非全然如此。民眾還是會為了不可或缺的事物冒險出門:參加宗教節日、領取紓困物資。 撰文:辛西亞.戈尼 CYNTHIA GORNEY 攝影:穆罕默德.法德利 MUHAMMAD FADLI   印尼將開齋節的盛大返鄉潮稱為「mudik」,在這個假期當中,住在都市的印尼人會返回村莊及鄉下探望親人,不過疫情讓今年的開齋返鄉無法正常進行。印尼擁有全球最多的穆斯林人口,開齋返鄉潮的規模也極為龐大。 在沒有疫情的年代,隨著為期一個月的每日禁食結束迎來開齋節時,攝影師穆罕默德.法德利都...

切莫浪費此刻
科學與新知|
Nov. 01 2020

切莫浪費此刻

切莫浪費此刻 疫情大流行提醒我們必須趕快停止傷害地球。它可以啟發我們預防迫在眉睫的氣候災難──只要我們能拒絕回到一切照舊的日子。 撰文:羅伯特.昆濟格 ROBERT KUNZIG 攝影:約翰.奇亞拉 JOHN CHIARA 這些圖像如何拍攝:約翰.奇亞拉打造出一個大暗箱,架在拖車上,然後開到各處去。暗箱可以直接在彩色負片上印出負片影像。   1858年春,就在南北戰爭爆發前三年,一位名叫約翰.T.米爾納的年輕工程師,策馬騎進了在阿拉巴馬州中北部阿帕拉契山脈最尾端的瓊斯谷。州長派他來規畫一條新鐵路。這些丘陵裡面埋藏著財富:州地質學家報告在瓊斯谷北邊有...

APR. 2024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這個鮮為人知的龐大生命網路,如何影響地球萬物與人類未來

真菌潛力無限的奇妙世界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