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電子雜誌搜尋

AD

標籤

#172期

共 15 筆相關資料

惜食,不匱
環境與保育|
Mar. 01 2016

惜食,不匱

  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食物浪費了,有些只是因為賣相不佳。

寧可年年少有餘
環境與保育|
Mar. 01 2016

寧可年年少有餘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全球73億人口中,有7億9500萬人,也就是全世界人口的九分之一,處於長期營養不良的狀態。然而全球生產的糧食總量遠超過世界人口所需,因此糧食問題在今日的世界上,出現典型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象。 糧食浪費的情況有多嚴重?聯合國農糧組織說,以重量來計算,我們所有生產的糧食中有三分之一,也就是13億噸被浪費掉了(以熱量計算則為四分之一),價值達到7500億美元。而只要減少浪費糧食25%,就足以讓全世界吃飽。 以台灣而言,環保署統計,台灣人每年至少製造2200萬噸廚餘,平均每人每年產生96公斤,超過歐洲、略遜於美國,比中日韓平均則高了20%,這些被台灣人浪...

北極石油熱
環境與保育|
Mar. 01 2016

北極石油熱

  北極正在迅速融化,不過那裡的工作環境仍然極其嚴峻。在一片開發當地資源的熱潮中,一分一毫的利益都得來不易。

另一個伊拉克
歷史與文化|
Mar. 01 2016

另一個伊拉克

  國境北方,庫德族安定的「黃金十年」正受到威脅,年輕人聽見了召喚,起身對抗伊斯蘭國。

臺灣夜行俠
探索與冒險|
Mar. 01 2016

臺灣夜行俠

  藏身山林的黃魚鴞行蹤隱密,研究團隊為您揭開牠們的神祕面紗。

海嘯記憶
環境與保育|
Mar. 01 2016

海嘯記憶

五年前日本東海岸外發生一場大地震,捲起的海嘯摧毀這個島國的大片土地,奪走將近1萬6000人的性命,造成2000億美元的損失,也擾亂了倖存者的生活。 受創最嚴重的其中一個地方是大槌町,那是位於日本最大島本州東北角的一個小漁村。海水退去後,當地傷亡慘重,村民流離失所。 亞歷罕德羅.查斯科爾伯格在2012年10月抵達大槌町。這名阿根廷攝影師從朋友那兒聽到關於這個村莊的事,他的朋友有親戚住在那裡,因此他想記錄當地的災情,包括「堆積成山的殘骸碎片」,以及四處的紅旗,標示著屍體被發現的地點。 「我決定拍下黑白照片,」他說,「因為我想,這真是太悲慘了。這兒除了紅旗,什麼顏色都不剩。」但當他...

鸚鵡學舌
科學與新知|
Mar. 01 2016

鸚鵡學舌

鸚鵡的溝通方式很多,絕不只是會重複「波莉想吃餅乾」而已。這些色彩繽紛的鸚鵡科鳥類(包括本頁圖中的長尾鸚鵡)其實還會說方言。 新墨西哥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提摩西.萊特和他的團隊利用聲譜圖,比較了生活在哥斯大黎加的亞馬遜鸚鵡的發聲方式。他們發現,所有的亞馬遜鸚鵡都會用特定的叫聲與同一群體中的其他鸚鵡溝通,但是那個叫聲的聲音結構則會隨地區而變化。當一隻鳥聽到另一隻鳥用當地的叫聲呼喚時,就會改變自己的發聲方式,以配合新的音調。他們在實驗室中小群的長尾鸚鵡之間也觀察到類似的模式。 人類和鸚鵡學習發聲的方式很像:我們都會先聆聽,然後重複聽到的聲音。會用這種方式發展溝通能力的動物相對而言較少。這種...

正向說話
科學與新知|
Mar. 01 2016

正向說話

點擊觀看大圖:https://i.imgur.com/gzcfq7O.jpg 如果你是個樂觀主義者,你並不孤單: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會往生命的光明面看——或至少會用正面的語彙說話。弗蒙特大學的數據科學家彼得.達茲和他的同事最近做了一份研究,發現語言中有一種普遍的正向偏誤。 達茲和他的團隊從十種語言和24種資料來源(包括書籍、新聞、社交媒體)中收集了數十億個字詞,然後找出每種語言中最常用的5000個字。接著他們請人以「從快樂到悲傷」的九級評量表為文字評分,結果顯示正面的文字比負面的多。同樣的字詞即使翻譯成不同的語言,評分結果仍很相似。 賓州大學的語言學家馬克...

穴居人之謎
歷史與文化|
Mar. 01 2016

穴居人之謎

1993年,有一個探洞社團的成員在擁有許多石灰岩洞室的義大利阿塔木拉附近探索時,在某個洞室中獲得了驚人的發現:身上有部分被瘤狀方解石覆蓋的一具骨骸。當時專家判斷那是一名成年的男性尼安德塔人,他可能在掉入洞穴後死於飢餓。在富含礦物質的水反覆潑濺下,他的骨骸上就產生了被稱作洞穴爆米花的方解石瘤。 一項新研究顯示,這層方解石是在大約13萬年前開始形成的,因此這名死者生存和死亡的年代一定是在那之前。從肩胛骨抽取的DNA確認了最初的辨識結果。「這是尼安德塔人,也是做過DNA分析最古老的尼安德塔人,」弗羅倫斯大學的大衛.卡拉梅利說。未來更先進的DNA研究,或許可以揭露這種已絕種的早期人類近親與其他同...

作物多樣性
科學與新知|
Mar. 01 2016

作物多樣性

點擊觀看大圖:https://i.imgur.com/2iFf0l7.jpg 農夫以往會種植基因較為多樣化的作物品種,但現代的工業化農業卻集中培育獲得商業成功的少數品種。如今出現了保留古老品種的熱潮,這些品種可能含有基因鎖鑰,可以幫助我們培育出適應氣候變遷的作物。 「沒有任何國家的植物基因資源可以自給自足,」糧食與農業植物基因資源國際條約祕書處的法蘭西斯科.羅培茲說。這個團隊負責管理儲存在全球1750個基因庫裡的種子和其他植物材料之間的交換。

OCT. 2024

亞馬遜探索大行動

從安地斯山脈到大西洋,尋找世界最大流域的過去、未來與啟示。

亞馬遜探索大行動

AD

熱門精選

AD

AD

Subscribe
立即訂閱
keyboard_arrow_up

AD

ad9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