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28 筆相關資料
歐洲椋鳥的集體飛行不但華麗且變化無窮,新研究還揭露了背後原因。 撰文:艾德.楊 攝影:索倫.索爾卡 在歐洲和北美洲大部分地區,冬天黃昏日落前的那一小時,天空中會聚集成千上萬的歐洲椋鳥。這些鳥停歇在棲木上準備過夜之前,會上演大自然最壯觀的飛行表演。牠們彷彿化為一個整體,脈動起伏、翻滾旋轉,就像一個形狀不定、千變萬化的生物體,有如書法筆觸般細膩優美,又如搖曳火焰般飄忽混沌。 這麼多的鳥是怎麼做到這麼緊密又協調的行動?這是研究人員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試圖解決的謎團。1931年,鳥類學家艾德蒙.塞羅斯把椋鳥的這種群飛描述為「空中的狂翔」,他認為只能透過心電感應...
消失了100年後,野生紅鶴重返美國佛羅里達州。 攝影:喬.沙托瑞 從20世紀初,佛羅里達州的代表性鳥類基本上就已經消失了,這是因為羽毛裝飾的奢華帽子風靡一時,讓獵人鎖定原生紅鶴族群為獵捕目標。 儘管1930年代邁阿密曾經重新引入一個族群,而且加勒比海的暴風雨偶爾會把野生紅鶴帶到美國某些地區,但這些鳥都沒有真正留下──直到去年的伊達利亞颶風把大約100隻意外的訪客吹到佛羅里達,事情才有所改變。這些新訪客中有五隻帶有腳環,顯示牠們來自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 數十年來,猶加敦半島和加勒比地區各地對保育的努力,已經讓許多大型群體恢復,也促進了美洲紅鶴的野生族群...
當土地開發商將原生植物移植到住宅區時,有些鳴禽適應良好。而這些「適應型」物種能找到替代地方築巢,甚至在鄰近人類的環境繁衍興旺,華盛頓大學野生動物科學教授約翰.馬茲勒夫說。
「如果你照顧到鳥類,你就照顧到世界上多數的重要問題。」這句話是由湯瑪斯.洛夫喬伊所說,他應該是對的。這位知名的生物學家兼保育人士是國家地理雜誌贊助的科學家,他也是將「生物多樣性」這個詞彙介紹給全世界的推手。洛夫喬伊很久以前就預測,地球的物種數量會在21世紀初期開始急遽減少—遺憾的是,結果證明這項預測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