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68 筆相關資料
生命體最重要的基因並非一成不變 一般會認為,細胞裡最重要最基礎的基因,就像建築物的基石一樣穩固,因為這些基因一旦不能正常運作,生物便無法生存,故稱為「必需基因」。既然必需基因如此重要,應該不太能忍受變化吧?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採訪院內分子生物研究所的呂俊毅特聘研究員,他在 2023 年 3 月 31 日發表於《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的論文,發現酵母菌有少數的必需基因,和親戚相比有明顯改變,很可能發生了快速演化。呂俊毅認為,這項發現提供了其後續產物「蛋白質複合體」的演化線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大型語言模型與假新聞防治 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大量的文字和符號淹沒。如果能有一位小助手幫我們處理這些文字訊息,那就太好了!讓機器具備語言能力,一直是資訊科學家積極探索的領域。近年來,大型語言模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例如 GPT-4、Claude 3 或 Llama 3 等,它們已成為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重要角色。但是,大型語言模型究竟多「大」?它們如何生成通順的人類語言?為什麼它們的基礎都是 Transformer 架構?更重要的是,LLM 如何解決現實世界的難題,比如對抗假新聞的傳播?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資訊科學研究所的古倫維研究員,為我們揭開 L...
永遠的半導體大師 說到半導體,我們第一時間會想到台積電(TSMC)、輝達(Nvidia)、超微(AMD)、英特爾(Intel)等世界級半導體公司。然而,半導體之所以能發展成今日的模樣,背後自然也有一群默默耕耘的半導體科學家,他們充滿創意、不畏艱難,為半導體產業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於 2023 年 7 月遠距訪談在美國的施敏院士(Simon Sze, 1936-2023),他曾與韓裔美籍科學家姜大元(Dawon Kahng, 1931-1992)發明了人類史上第一個「浮閘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這顆小小不起眼的電子元件,後來影響了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