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1 筆相關資料
在挪威斯瓦巴群島一個小小的極區研究站裡,研究人員以氣候變遷為主題進行重要的工作。這裡的科學家及工作人員中,女性比例愈來愈高,攝影師記錄了她們的生活。 撰文:洛伊絲.帕胥利 LOIS PARSHLEY 攝影:埃絲特.霍瓦斯 ESTHER HORVATH 新奧勒松是個小小的國際研究前哨站,就坐落在北冰洋中的挪威斯瓦巴群島上覆雪的山巒與冰封的峽灣之間,是地球上最北邊的聚落之一。在冬季那幾個月裡,這是個嚴寒而不宜人居的地方,太陽永不升起,社區的低矮建築物籠罩在極區永夜的墨藍黑暗中。 儘管氣候嚴苛,但斯瓦巴的暖化毫無疑問,而且速度令人心驚――是全球的暖化平均速度的...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挪威政府計畫捕捉年幼小鬚鯨(minke whale),進行長達六小時的聲音測試,儘管50多位國際科學家和野生動物專家同聲譴責此舉「完全無法接受」,但挪威政府已經放行此研究計畫。 小鬚鯨研究 使用電極測試鯨魚對噪音的耐受性 此計畫獲得挪威食品安全局的批准,歷時一到兩季,要在挪威北部羅弗敦地區Vesvågøy島附近一個海峽,捕捉十幾頭年幼小鬚鯨進行測試。這是小鬚鯨每年前往巴倫支海更北部地區覓食時會經過的地方。 一旦被捉到,小鬚鯨將會被兩個木筏夾住長達六個小...
2016年8月在挪威偏遠的哈當厄爾高原(Hardangervidda)上,一位公園巡守員發現323頭野生苔原馴鹿的屍體。牠們死於一場異常劇烈的雷擊。公園決定將屍體留在原處,讓塵歸塵土歸土。科學家們研究了這批屍體的分解過程以及對北極苔原生態系統的影響。 這幾年科學家看著腫脹、飛滿蚊蠅的屍體逐漸變成乾燥的骸骨,在今年6月份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期刊發表論文探討這種「恐怖地景」的產生,狼獾、金鵰和北極狐等頂級掠食者如何受益於這些腐肉。 根據歐洲法令,多數情況下動物屍體必須被處理掉,人們幾乎看不到動物的死亡和屍體的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