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共 11 筆相關資料
擁有傳奇過往的著名鹿群在北極面臨新的未來。 撰文:約書亞.杭特 JOSHUA HUNT 攝影:凱蒂.奧林斯基 KATIE ORLINSKY 在清晨的陽光下,數千隻馴鹿艱難跋涉,穿越加拿大西北部冰封的偏遠之地。鹿群比肩接踵緩慢行進,隨著溫暖的吐息與寒冷的空氣碰撞,牠們的身軀幾乎隱沒在陣陣霧氣之下。鹿角築成的森林似乎在霧中起舞。遠遠望去,遷徙中的鹿群如同一道綿長且蜿蜒的棕色條紋,塗抹在如畫布般的北極雪白大地上。 遠處有四名因紐維亞盧克牧民,他們駕駛雪地摩托車、攜帶步槍並時刻監督著。他們十分警覺,能夠敏感辨別出鹿蹄落在冰封大地上的節奏,而在這個寒冷的早晨,他們...
我的部落以西北太平洋岸的一條河為家,那條河病了,我們的鮭魚逐漸死去。於是我們開始行動,拯救河川與鮭魚。 撰文:莫莉.邁爾斯 我很幸運在傳統的卡魯克家庭長大──依循自然界的年度循環,進行汲網捕魚、復甦儀式和文化焚燒。我成長期間,我父親在北加州伊希皮希瀑布汲網捕魚後,會開著鏽色的老雪佛蘭卡車回家,車斗載滿了亮晶晶的áama(鮭魚)。我們會熬夜處理魚,把魚肉條掛在燻製房,驅趕熊隻。 我們身為卡魯克人,是鮭魚人,是河川人。我們是修補世界的人。我們學到,我們和魚的關係是互惠的,只要有一個卡魯克人在捕魚,鮭魚就會受召喚,逆流而上供給我們所需。 20...
500年來,外人一直誤解這片全世界最大的雨林。現在終於開始改變了。 撰文:愛德瓦多.奈維斯 EDUARDO NEVES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亞馬遜這個名字的由來,要從1542年6月24日開始講起。那天,西班牙人法蘭西斯科.德.奧雷亞納正在祈求他的遠征隊能從這片綠色世界脫困。他的兩艘船和船上為數不到50、餓得發慌的探險隊員,正逐漸靠近他們一心想望的出路。過去七個月來,他們航行過一條又一條發源於安地斯山腳下的支流,如今總算抵達他們平生見過最大的河川,奧雷亞納祈盼這條河很快就會帶著他們駛入大西洋。 隨行的加斯帕.德.卡爾瓦哈是...
玻利維亞瑟庫勒河偏遠的源頭,暗藏著一個自然天堂。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撰文:喬丹.薩拉馬 JORDAN SALAMA 在伊西博羅瑟庫勒國家公園與原住民領域內,安地斯山麓與低地雨林在玻利維亞相會之處,有個極難到達的地方,在近日以前少有人類曾經涉足。提斯曼、莫赫諾-特里尼塔里歐和尤拉卡雷原住民族群數千年來都在這裡的低地狩獵、捕魚,但是當地人說,記憶中不曾有人冒險逆流而上,前往亞馬遜河支流瑟庫勒河的源頭。「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地方。」尤拉卡雷族群的成員羅伊瑟.賀比說,「獨木舟也到不了那裡――很危險,水流很急。」 「叢林用打雷、暴雨...
不論人們把亞河豚視為會變化身形的精怪還是令漁民頭痛的傢伙,這種動物都是亞馬遜河及其支流的霸主。然而隨著這片流域的變遷,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豚也面臨難以預料的未來。 攝影:湯瑪斯.帕斯查克 THOMAS PESCHAK 撰文:喬丹.薩拉馬 JORDAN SALAMA 生活在亞馬遜流域河畔的提庫那族原住民,道出關於淡水豚的故事。 這些淡水生物是調皮的水域守護靈,能夠化身為人形,用大禮帽遮掩噴氣孔,誘惑女子前往牠們的水下城市;也經常靠近河岸,游到被單寧染色的淺水域,然後從漁民的網子中偷魚。 六種淡水豚當中只有兩種分布在亞洲之外的地區,這兩種淡水豚都是南美...
2013年7月,臺東海端布農族原住民王光祿(族名:Tama Talum)因母親想吃野味,持長槍獵捕長鬃山羊、山羌等保育動物,遭到警方逮捕起訴。 法院認為,獵捕保育動物是為提供母親食用,並非基於原住民傳統文化或祭典,或是具有學術教育目的,被認定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此外,王光祿打獵時使用的土製長槍是在部落撿到的,被法院認定不符《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中許可的原住民自製獵槍條件。
小米耐旱且抗病蟲害,是原住民過去的主要糧食,也是傳統文化的維繫;面對氣候變遷,維持種子多樣性,才可避免糧荒。位於臺東縣金峰鄉的新興國小,有幾片小小的小米種植地,讓原民學生了解祖先和族人耕種過程;每週四的午餐也加入營養豐富的小米,師生一嚐粒粒皆辛苦的成果。 臺灣小米在紀錄上曾有高達200多個品種,然而現代化農業發展及生活條件改變,其他作物取代了小米。但仍然有一群人在默默耕耘,從農田到餐桌、小自社區大到政策,仍在努力保種中。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小米是原住民視為有「靈」的傳統主食,各族都有小米相關的神話。氣候變遷下,小米也被視為耐旱的關鍵作物。今年是聯合國訂定的「國際小米年」,為推廣小米知識與文化的復興,臺北植物園與南投卡里布安部落合作,在園區內開設「國際小米年傳統穀物與部落文化」展覽,也在民族植物區栽種五種來自部落的小米。
國家地理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探索南島語族五千年來,以臺灣為起點進行文化遷徙與擴散的《南島起源》節目。2月下旬於臺灣國家地理頻道及國際播出後,獲得許多迴響與討論。為了讓更多的觀眾能夠欣賞到此節目,原住民族電視臺接續播映,另外在Taiwan Plus網站上也能夠欣賞到英文版完整節目。
這支拍攝到巴西境內遺世獨立的亞馬遜部落影片在最近釋出,並且引發論戰。人們議論著是否應該向這些人群投注他們未曾尋求的關注。 巴西朗多尼亞州(Rondônia)塔納魯原住民保留地(Tanaru Indigenous Land)內「孤獨倖存者」稍縱即逝的身影。COURTESY ACERVO/FUNAI 巴西於近幾週內釋出一些遺世獨立的原住民影片,反映了在人權官員之間增長的不安:可能已經沒有時間保護亞馬遜最後「與世隔絕」的部落和他們的熱帶雨林家園了。 巴西負責原住民事務的國家原住民基金會(National Indian Foundation,FUNAI)自七月以來已經公開兩支在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