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棘蛋白結構──新冠病毒變異株如何增強傳染力,巧妙躲避免疫系統?
  • 徐尚德手上拿著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模型,顯示棘蛋白與兩種不同抗體結合的情況。 圖│研之有物
  • 冷凍電子顯微鏡可以紀錄同一時間下、不同狀態的蛋白質三維立體結構。 圖│研之有物
  • 圖片為徐尚德實驗室提供的新冠病毒模型與三種不同的棘蛋白模型,棘蛋白的主體為白色,棘蛋白的受器結合區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為藍綠色。 圖│研之有物
  • 徐尚德團隊透過冷凍電子顯微鏡,拍攝新冠病毒 Alpha 株的棘蛋白結構,其中有三類棘蛋白的 RBD 為 1 個向上(占 73%),有一類(類別3)的棘蛋白 RBD 則是 2 個向上(占27%)。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截至 2022 年 01 月 18 日的新冠病毒品系發展歷史,其中 Delta 變異株擁有最多品系,而 Omicron 變異株則開始興起。雖然 Omicron 的品系並不多,但已逐漸成為主流。 圖│Nextstrain; GISAID
  • 圖 a 顯示新冠病毒 Alpha 變異株棘蛋白的突變氨基酸序列,一共有 9 處突變, D614G 突變以紫色表示。 圖 b 顯示突變的氨基酸在立體結構中的位置。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新冠病毒 Alpha 株棘蛋白的「A570D 突變」,會改變棘蛋白內部的空間,讓「RBD 向上」的結構更加穩定,就像踩著垃圾桶的腳踏板,讓桶蓋保持開啟。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徐尚德)
  • 新冠病毒 Alpha 株棘蛋白的「N501Y 突變」,讓 RBD 的氨基酸與宿主細胞受器 ACE2 形成「π–π stacking」鍵結,大幅提升棘蛋白對宿主細胞的親合力。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雖然新冠病毒 Alpha 株的棘蛋白表面讓某些抗體難以附著,還好仍有兩款抗體 chAb15(綠色)、chAb45(黃色)能有效「卡住」棘蛋白,干擾棘蛋白與宿主細胞結合。抗體 chAb15、chAb45 附著的位置,正好就是棘蛋白與宿主細胞結合的地方。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1
  • 解析棘蛋白結構──新冠病毒變異株如何增強傳染力,巧妙躲避免疫系統?

  • 徐尚德手上拿著新冠病毒的棘蛋白模型,顯示棘蛋白與兩種不同抗體結合的情況。 圖│研之有物

  • 冷凍電子顯微鏡可以紀錄同一時間下、不同狀態的蛋白質三維立體結構。 圖│研之有物

  • 圖片為徐尚德實驗室提供的新冠病毒模型與三種不同的棘蛋白模型,棘蛋白的主體為白色,棘蛋白的受器結合區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為藍綠色。 圖│研之有物

  • 徐尚德團隊透過冷凍電子顯微鏡,拍攝新冠病毒 Alpha 株的棘蛋白結構,其中有三類棘蛋白的 RBD 為 1 個向上(占 73%),有一類(類別3)的棘蛋白 RBD 則是 2 個向上(占27%)。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截至 2022 年 01 月 18 日的新冠病毒品系發展歷史,其中 Delta 變異株擁有最多品系,而 Omicron 變異株則開始興起。雖然 Omicron 的品系並不多,但已逐漸成為主流。 圖│Nextstrain; GISAID

  • 圖 a 顯示新冠病毒 Alpha 變異株棘蛋白的突變氨基酸序列,一共有 9 處突變, D614G 突變以紫色表示。 圖 b 顯示突變的氨基酸在立體結構中的位置。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新冠病毒 Alpha 株棘蛋白的「A570D 突變」,會改變棘蛋白內部的空間,讓「RBD 向上」的結構更加穩定,就像踩著垃圾桶的腳踏板,讓桶蓋保持開啟。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徐尚德)

  • 新冠病毒 Alpha 株棘蛋白的「N501Y 突變」,讓 RBD 的氨基酸與宿主細胞受器 ACE2 形成「π–π stacking」鍵結,大幅提升棘蛋白對宿主細胞的親合力。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 雖然新冠病毒 Alpha 株的棘蛋白表面讓某些抗體難以附著,還好仍有兩款抗體 chAb15(綠色)、chAb45(黃色)能有效「卡住」棘蛋白,干擾棘蛋白與宿主細胞結合。抗體 chAb15、chAb45 附著的位置,正好就是棘蛋白與宿主細胞結合的地方。 圖│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Shar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