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蚊子咬啦,身上的疙瘩又紅又癢,怎麼都消不了,我該怎麼辦?
又到了蚊子出動的季節,這也是眾生極端不平等的季節。
以下場景,有些人可能非常熟悉:
被蚊子嗡嗡嗡吵了一晚,第二天睜眼一看,腿上跟手臂上全是大包,又紅又腫。再一看枕邊人,一臉輕鬆。
防疫期間遠端工作,請利用客服信箱聯繫。
又被蚊子咬啦,身上的疙瘩又紅又癢,怎麼都消不了,我該怎麼辦?
又到了蚊子出動的季節,這也是眾生極端不平等的季節。
以下場景,有些人可能非常熟悉:
被蚊子嗡嗡嗡吵了一晚,第二天睜眼一看,腿上跟手臂上全是大包,又紅又腫。再一看枕邊人,一臉輕鬆。
「蚊子沒咬你嗎?」
對方不以為然地說:「叮了就叮了,沒有很癢啊,你看我就起了一個小包……」
啊,氣炸了!同樣都是被蚊子叮,我怎麼就這麼大的反應?
圖片來源:Pixabay.com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蚊子吸血是怎麼回事。蚊子在叮咬人的時候,先用口器刺穿人的皮膚,為了防止人的血液凝固使它無法吃到美味的食物,牠將唾液注入人的血管,最後再吸取血液。
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質會引起人體輕微的免疫反應,所以會引起被叮咬部位的紅腫和瘙癢。
看到這裡你大概能明白了吧:因為不同的人對蚊子叮咬後的免疫反應程度不一樣,所以被蚊子叮咬後的反應就因人而異了。
兒童、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和第一次接觸到新蚊型的人,在被叮咬後可能會有比普通人更嚴重的反應,比如大片的紅腫、蕁麻疹、淋巴結腫大,嚴重的時候還會伴有低燒。
兒童被蚊子叮咬後的反應會比成人更大,是因為成年人從出生開始,頻繁地被蚊子叮咬,已經逐漸脫敏了。脫敏的意思是,當一個人多次接觸過敏源的時候,免疫系統可能不再將它視為過敏源,同時也不會出現任何免疫反應。
圖片來源:visualhunt
大多數時候,被蚊子叮咬幾天後,紅腫和瘙癢就會褪去。可是有時候實在太癢,越抓越癢,甚至抓到出血,瘙癢的情況也沒有減輕。緩解瘙癢迫在眉睫,我們可以這樣做:
1.在被叮咬的部位塗抹氧化鋅軟膏。氧化鋅軟膏是皮膚科常見的非處方外用藥,在藥局就可以購買。氧化鋅軟膏還可以治療皮膚濕疹,建議大家在家裡常備一瓶,以備不時之需。
2.冰敷。冰敷大家都很熟悉,可以減輕紅腫等等,但是冰敷的時候有幾個點要記住。將冰塊裝入袋子內,先放一半冰,再加入一半水,密封好後,用毛巾包裹袋子後敷在被叮咬的地方。每次敷15至20分鐘,每天3至4次,不要敷太久,不然容易凍傷,要小心。
3.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如果被蚊子叮咬後,皮膚的反應比較劇烈,可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
如果在被叮咬之後出現低燒等反應,要小心有一種不常見的病:蚊咬綜合症(Skeeter syndrome)。這種病一般在小孩子身上比較多見,一旦發現,應該及時就醫。去醫院就診前,記得留意一下被叮咬後的反應和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在就診的時候對醫生說明,對就診很有幫助。
要想避免這種痛苦,最好的辦法還是不讓蚊子靠近。下面推薦兩大方法:
(1)外出的時候,戴上帽子,穿上長衣長褲,保護裸露的皮膚。出門的時間盡量避開黃昏到黎明的時間段,也要盡量避開水塘邊、草地或者樹木生長比較茂盛的地方,蚊子最喜歡藏到這裡,等你靠近時出其不意咬你一口。
(2)家裡的紗窗要關好,睡覺的時候掛上蚊帳,把蚊子阻擋在外。
圖片來源:visualhunt
國內部分防蚊液的成分含有「敵避」(DEET)。有些人擔心DEET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其實,DEET是驅蟲劑,並不是殺蟲劑。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在1998和2014年分別對「敵避」進行過安全測評,最終認為使用含DEET的產品不會對包括兒童在內的普通民眾產生健康風險。但是還是有幾個注意事項:
(1)小於兩個月的嬰兒不要用含有DEET的驅蚊液產品。
(2)不要在兒童的臉上或手上塗抹含有DEET和驅蚊酯類(IR3535)的產品,並且不要用塗過此類產品的手接觸兒童的眼睛和嘴巴。
(3) 想要塗抹於面部的時候,先將防蚊液噴灑到手上,再塗抹於臉上。
(3) 防蚊液不能塗抹、噴灑於衣服內裡。
(4) 皮膚有曬傷、割傷等傷口或者皮膚過敏的時候,不要塗抹防蚊液。
(5) 使用過防蚊液後,回到室內,要用肥皂把防蚊液徹底洗掉。
以上就是對抗惱人蚊子的幾個方法。
下次再有煩人的蚊蟲圍著你轉,拿出這篇指南,就不會滿身大包了。
撰文:木易楊楊
編輯:odette
參考資料:
本文來源於果殼網(微信公眾號:Guokr42),這是一個開放、多元的泛科技主題網站,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科技主題內容,歡迎關注他們。如需轉載請直接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