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多年來,秦始皇獨擁一批千軍萬馬在地底下一同長眠,雖然我們無法得知他是否如願在冥界繼續稱霸一方,但隨著陵墓的出土,這群被指派永世護衛的部隊大軍,其壯盛威武的氣勢居然能千年不減,讓人不由得不相信,秦皇帶著這群俑士們,也許真有一統幽冥的可能!

兵馬俑的陪葬坑大致為坐西朝東的方位,這是因為東方是秦朝帝都最容易被入侵的方向。粗略估計約有8000名將士守護著秦始皇陵,主要可分為軍吏和士兵二大類,以目前發現地底規模最大的一號坑來說,隊伍的前排與二側,站的是使用弩弓等遠程兵器的武士,而軍吏和持短程武器的士兵、以及配備弓箭的戰車御手,則站在軍隊的中央位置。軍吏之中,又有低階、中階、高階之別。

想要分辨兵馬俑的階級身分,可仔細觀察他們的髮型與頭飾:以軍吏來說,他們會佩戴有裝飾的板冠;而士兵則是頭戴介幘或束髮綰髻。
將軍俑:出土數量極少,又分為戰袍將軍俑和鎧甲將軍俑。共同特點是頭載雙卷尾冠,身材高大魁梧、氣宇軒昂,有儒將之風。
軍吏俑:又有中階與低階之別。頭戴雙板長冠或單板長冠,或穿戰袍、或披鎧甲,手執兵器,目光炯炯,低階軍吏並以口令在隊伍中指揮陣形。

立射俑:和跪射俑持相同的武器﹣弓弩。爲不著鎧甲的輕裝步兵俑。在一個方陣中,要輪番射擊而不傷自己人,就會有立姿和跪姿兩種射擊方式。
跪射俑:大多數出土於二號坑。他們身穿齊膝長襦,外披鎧甲,頭綰圓形髮髻,兩手做持弓弩狀,與立射俑組成弩兵陣形:前者位於陣心,後者則立於陣表。

騎兵俑:一般立於馬前,一手牽繮繩,一手作提弓狀。頭戴圓形小帽、身穿緊腰窄袖短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
武士俑:出土數量最多的兵種,平均身高約180公分,依著裝又分為戰袍武士和鎧甲武士。前者大都分布於陣表,後者則多於陣中。
馭手俑:為駕駛戰車者,身穿長襦、外披鎧甲,雙臂前舉、呈拉轡繩駕車姿態。
關於展覽
- 日期:2016/9/15(四)-12/18(日) 09:00-17:00
- 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第四、第五特展廳
- 購票通路:7-11 ibon、全家Famiport、博客來售票網、GOMAJI團購網
- 洽詢專線:02-66169938(週一至週五10:00-19:00)
- 特展粉絲團 : http://bit.ly/2cLSshw
- 相關文章閱讀:http://bit.ly/2deBWFn
- 日期:2016/5/7(六)-8/31(三) 09:00-17:00
- 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書文獻大樓一樓特展室
- 購票通路:7-11 ibon、全家Famiport、博客來售票網、GOMAJI團購網
- 洽詢專線:02-66169938(週一至週五10:00-19:00)
- 特展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erracotta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