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0 年代,大甲鎮瀾宮的進香隊伍。進香是民間信仰總動員的時刻,除了香客信徒,居民也紛紛相迎由地方團體組成的各大陣頭。 圖片來源│張珣
  • 進香沿途上,許多信徒排隊等待「鑽轎腳」,希望掃除晦氣厄運,求得平安。 圖片來源│張珣
  • 香客手持進香旗進入大殿,大殿內即將進行「謁祖割火」儀式。 圖片來源│張珣
  • 「割火」是進香最重要的目的,為神明「充電」,再次強化靈力。 圖片來源│張珣
  • 分靈、分香是華人民間信仰傳播的重要方式。信徒遷徙移居時,可以到大廟求取神明同意,攜帶神像到異鄉蓋廟供奉;如果沒有神像,也可用香灰取代。子廟就如同祖廟的分身,需要定期回去謁祖。 攝影│林洵安
  • 香灰象徵神明靈力,再透過氣味產生一種神聖的感覺。圖為北港朝天宮的萬年香火爐。 圖片來源│Wiki
  • 大甲鎮瀾宮的香擔,裡頭裝著香爐,是進香之行最重要的關鍵「任務」,沿途由廟方嚴密保護。 圖片來源│張珣
  • 香火鼎盛是臺灣廟宇常見的景象,2017 年政府推動減香政策,曾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抨擊政府滅香。張珣認為,改變如果建立在尊重香文化的基礎上,更能調和現代環保意識。她曾在演講中提及可以從每天三炷香,改成初一、十五三炷香或是一年十二支香,但用好一點的香供養神明,多數信徒都能接受。 圖片來源│iStock
  • 1986 年鎮瀾宮前往北港進香的開路鼓。開路鼓是進香陣頭的先鋒,走在隊伍前端,沿途步行敲打吹奏,提醒信徒隊伍已到。 圖片來源│張珣
  • 進香途經西螺大橋,當地廟宇前來迎接。華人民間信仰如同儒教與古代官僚體制的複製版,媽祖為朝廷冊封的神明,地方廟宇出迎,就似地方官迎接朝廷官員。 圖片來源│張珣
  • 中研院進香去!張珣秀出中研院組隊遶境進香的旗幟,她笑說,研究民間信仰不能只埋首文獻典籍,宮廟、進香團都是重要的觀察田野。 攝影│林洵安
1
  • 1980 年代,大甲鎮瀾宮的進香隊伍。進香是民間信仰總動員的時刻,除了香客信徒,居民也紛紛相迎由地方團體組成的各大陣頭。 圖片來源│張珣

  • 進香沿途上,許多信徒排隊等待「鑽轎腳」,希望掃除晦氣厄運,求得平安。 圖片來源│張珣

  • 香客手持進香旗進入大殿,大殿內即將進行「謁祖割火」儀式。 圖片來源│張珣

  • 「割火」是進香最重要的目的,為神明「充電」,再次強化靈力。 圖片來源│張珣

  • 分靈、分香是華人民間信仰傳播的重要方式。信徒遷徙移居時,可以到大廟求取神明同意,攜帶神像到異鄉蓋廟供奉;如果沒有神像,也可用香灰取代。子廟就如同祖廟的分身,需要定期回去謁祖。 攝影│林洵安

  • 香灰象徵神明靈力,再透過氣味產生一種神聖的感覺。圖為北港朝天宮的萬年香火爐。 圖片來源│Wiki

  • 大甲鎮瀾宮的香擔,裡頭裝著香爐,是進香之行最重要的關鍵「任務」,沿途由廟方嚴密保護。 圖片來源│張珣

  • 香火鼎盛是臺灣廟宇常見的景象,2017 年政府推動減香政策,曾引起民間強烈反彈,抨擊政府滅香。張珣認為,改變如果建立在尊重香文化的基礎上,更能調和現代環保意識。她曾在演講中提及可以從每天三炷香,改成初一、十五三炷香或是一年十二支香,但用好一點的香供養神明,多數信徒都能接受。 圖片來源│iStock

  • 1986 年鎮瀾宮前往北港進香的開路鼓。開路鼓是進香陣頭的先鋒,走在隊伍前端,沿途步行敲打吹奏,提醒信徒隊伍已到。 圖片來源│張珣

  • 進香途經西螺大橋,當地廟宇前來迎接。華人民間信仰如同儒教與古代官僚體制的複製版,媽祖為朝廷冊封的神明,地方廟宇出迎,就似地方官迎接朝廷官員。 圖片來源│張珣

  • 中研院進香去!張珣秀出中研院組隊遶境進香的旗幟,她笑說,研究民間信仰不能只埋首文獻典籍,宮廟、進香團都是重要的觀察田野。 攝影│林洵安

Shar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