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切除闌尾,或許可以降低日後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或者推遲發病時間。
你知道嗎,帕金森氏症在「抖抖手啊抖抖腳」出現前的20年,可能就開始在胃腸道顯靈了!科學家目前發現,以往時常被我們忽略的闌尾,有可能存在著跟帕金森氏症有關的腦損傷蛋白。若提早把闌尾切除,可能可以降低一個人日後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或者延遲發病的時間。當然,這也不是要大家都去把闌尾割掉。
圖片來源:istockphoto.com
什麼?!闌尾不是一直被認為是個沒用的器官嗎(其實也不能說沒用 )?要不是闌尾炎,你可能都沒聽說過它,怎麼它居然還能在一個人的大腦裡「搞鬼」啊?
所以是什麼樣的研究讓科學家們發現了闌尾和帕金森氏症之間的可能關聯呢?這是一項由美國范安德爾研究所(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的神經科學家薇薇安.拉布里(Viviane Labrie)及其團隊主導的研究,歷時長達52年,樣本量超過160萬人,是迄今為止在帕金森氏症和胃腸道相關領域裡規模最大的研究。這項研究的結果於2018年10月31日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期刊上。
引起帕金森氏症的蛋白質可以從闌尾跑到大腦
簡單來說,帕金森氏症的發病,本身就是一場《後宮甄嬛傳》!本來,人的大腦裡一片祥和,直到有了愈來愈多的某種蛋白(α-突觸核蛋白),這群蛋白就如同後宮娘娘們,自己待著的時候相安無事,但是只要聚在一起,就開始惹事生非,傷害大腦神經元,並把它們逐漸瓦解,最後導致大腦負責管理運動功能的區域徹底崩潰,引發帕金森氏症。
闌尾切除後的疤痕。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之前的相關研究已經發現,闌尾中也存在這種α-突觸核蛋白,這種蛋白可以通過迷走神經(vagus nerve)上傳到大腦,在大腦中日漸積累,引發帕金森氏症。
早期切除闌尾或許能降低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
如果說,研究結果是一條魚,那麼整個研究過程就好比深海撈魚,所以這次科學家們又是怎麼撈出這條魚的呢?
首先,科學家們在龐大的人群中,鎖定了瑞典兩個巨大又完整的數據集,這兩個數據集的組合,幾乎可以代表所有患帕金森氏症的人群:
數據集1:瑞典國家患者登記處(SNPR)和瑞典統計局的數據,超過160萬人的追蹤數據集;
數據集2:849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專科醫療數據庫(PPMI)。
然後,科學家們通過生物化學技術和統計學方法,層層拆析,至此,魚們終於漸漸浮出水面。
引發帕金森氏症的蛋白質可以通過神經從闌尾到大腦。圖片來源grindproductions.deviantart.com
最終科學家們發現引發帕金森氏症的元兇——α-突觸核蛋白,居然存在於每個人的闌尾中——是的,健康人的闌尾中也有此元兇,當它們從闌尾跑進大腦後,會開始慢慢發揮威力,這也進一步論證了以往的研究。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如果早期將闌尾切除,那麼多年後發生帕金森氏症的機率會降低19.3%;就算是那些切了闌尾但依然得了帕金森氏症的人,他們得帕金森氏症的時間也比沒切闌尾的人晚3.6年。不過,切除闌尾對帕金森氏症的影響,目前只發現對鄉村人群有效,在城市人群中暫未觀察到效果。
研究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過,縱然這些數據整體來說很科學且真實,但是研究本身依然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
1 、除了闌尾,還有誰?
雖然證明了闌尾中存在很豐富的引發帕金森氏症的「元兇」,但研究者沒有提供其他外周組織的數據,因此不清楚除闌尾外的其他胃腸道組織是否還含有這種病理性α-突觸核蛋白。
2 、來自樣本量的局限性
另一個限制來自數據庫本身,數據庫中的人群,沒有包含所有的因素,比如只包含了部分遺傳因素等,因此並不能確定遺傳因素是不是也默默在起著作用。
闌尾切除術。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所以目前,科學家們只是發現了切除闌尾和帕金森氏症發病率降低之間有關聯,但並沒有確定其中存在因果關係,因此,縱然數據嚇人,但是拉布里教授並不建議通過闌尾切除手術來預防帕金森氏症。
撰文:安汀
編輯:黎小球
參考資料:
Bryan A. Killinger1,*, Zachary Madaj, Jacek W. Sikora, Nolwen Rey, Alec J. Haas, Yamini Vepa, Daniel Lindqvist. The vermiform appendix impact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Parkinson’s diseas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sue 465.
本文 來源於果殼網 (微信公眾號:Guokr42),這是一個開放、多元的泛科技主題網站,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科技主題內容,歡迎關注他們。如需轉載請直接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