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殺社兩大幕後推手:路殺社社長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研究員林德恩 (右),以及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庭瑞 (左),在充滿野生氣息的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回顧路殺社成立、茁壯的過程。攝影│林洵安
  • 路殺蛇類遺體。對生態研究來說,找死蛇比活蛇容易得多,因為蛇多是夜行性,體型長,在馬路上移動慢,加上大家討厭牠、不會留情,被車子壓死的機率較高。而且蛇有鱗片,死後外形能保持完整、留在路面的時間較長。圖片來源│林德恩
  • 「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 目前的功能與介面非常完整。特生中心與中研院資訊所的合作計畫進行了四年,在後期莊庭瑞做了決定,持續調整資料流程,但把網站製作與維護的工作委託給拾穗者文化的張藝鴻。如此一來,在合作計畫結束之後,仍能保障網站的經營維護與永續發展。圖片來源│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 資料來源│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圖說重製│林洵安
1
  • 路殺社兩大幕後推手:路殺社社長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研究員林德恩 (右),以及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莊庭瑞 (左),在充滿野生氣息的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回顧路殺社成立、茁壯的過程。攝影│林洵安

  • 路殺蛇類遺體。對生態研究來說,找死蛇比活蛇容易得多,因為蛇多是夜行性,體型長,在馬路上移動慢,加上大家討厭牠、不會留情,被車子壓死的機率較高。而且蛇有鱗片,死後外形能保持完整、留在路面的時間較長。圖片來源│林德恩

  • 「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Taiwan Roadkill Observation Network) 目前的功能與介面非常完整。特生中心與中研院資訊所的合作計畫進行了四年,在後期莊庭瑞做了決定,持續調整資料流程,但把網站製作與維護的工作委託給拾穗者文化的張藝鴻。如此一來,在合作計畫結束之後,仍能保障網站的經營維護與永續發展。圖片來源│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

  • 資料來源│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圖說重製│林洵安

Shar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