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豎琴蛙混在腹斑蛙當中很難辨識,不過叫聲馬上暴露身分。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 豎琴蛙在繁殖期將能量用於築卵窩。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 泥窩中佈滿蛙卵。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特別豎起告示牌,提醒用路人、遊客,為瀕絕物種豎琴蛙謹慎言行。攝影:廖靜蕙
  •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林春富指出豎琴蛙築卵窩之處,由於隱密又位於水陸交界,往往讓自然觀察者不察、誤踩。攝影:廖靜蕙
  • 遮蔭度高又保溼的棲地環境,聚集了大量蛙類。全臺6成蛙種這裡都觀察得到,但踩踏卻意外使得蛙類棲地劣化。攝影:廖靜蕙
  • 菱形圍網為人蛙劃出界線,確保豎琴蛙永保安康。攝影:廖靜蕙
  •  今年缺水,繁殖季蛙叫微弱,特生研究團隊與蓮華池研究中心再度攜手,牽水管補水!攝影:廖靜蕙
  • 特生中心研究團隊與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左起:王德華、林德恩、蔡雅芬、廖靜蕙;圖前方為林仁瀚。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1
  • 豎琴蛙混在腹斑蛙當中很難辨識,不過叫聲馬上暴露身分。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 豎琴蛙在繁殖期將能量用於築卵窩。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 泥窩中佈滿蛙卵。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

  • 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特別豎起告示牌,提醒用路人、遊客,為瀕絕物種豎琴蛙謹慎言行。攝影:廖靜蕙

  •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林春富指出豎琴蛙築卵窩之處,由於隱密又位於水陸交界,往往讓自然觀察者不察、誤踩。攝影:廖靜蕙

  • 遮蔭度高又保溼的棲地環境,聚集了大量蛙類。全臺6成蛙種這裡都觀察得到,但踩踏卻意外使得蛙類棲地劣化。攝影:廖靜蕙

  • 菱形圍網為人蛙劃出界線,確保豎琴蛙永保安康。攝影:廖靜蕙

  • 今年缺水,繁殖季蛙叫微弱,特生研究團隊與蓮華池研究中心再度攜手,牽水管補水!攝影:廖靜蕙

  • 特生中心研究團隊與林試所蓮華池研究中心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左起:王德華、林德恩、蔡雅芬、廖靜蕙;圖前方為林仁瀚。圖片來源:特生中心

Shar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