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氣盒子地圖:各地 PM2.5 即時濃度 資料來源|https://pm25.lass-net.org/GIS/voronoi/
  • 空氣盒子各階段 prototype。空氣盒子現在使用的感測器,是經過幾代的改良,才找到最好的感測器。感測原理是:利用 PM2.5 的物理性質,用雷射光照射這些微粒產生散射,進而計算 PM2.5 濃度,量測出來的結果一致性很高。 <br>資料來源|陳伶志提供</br>
  • 參與式感測:透過群眾觀測、專家分析,由下而上解決問題。 圖說設計|林婷嫻、張語辰
  • 環保署將空氣盒子架設在多個標準測站,比較兩者測到的 PM2.5 濃度。藍色代表空氣盒子、橘色代表環保署測站,兩者測得 PM2.5 濃度值雖不同,但有相似的趨勢變化。 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 上圖以地理位置將臺中空氣盒子分群,(a)是分成 1 群,(b)是分成 4 群,(c)是分成 9 群,(d)是分成 16 群,在其中找一個具代表性的空氣盒子做預測模型,再套用到同群其他空氣盒子。結果發現,空氣盒子分群越多,運算速度變慢、但誤差變小。如果分成 16 群,可以發現運算速度變慢一些,但誤差降低許多。 圖片重製│林洵安 資料來源│陳伶志
  • 跟空氣盒子Line聊天機器人的聊天對話。 資料來源│陳伶志
  • 用空氣盒子找出最健康的運動路線。以中研院到臺北火車站為例,使用 Google 導航騎腳踏車的最短路徑是灰色路線,所需交通時間是 45 分鐘,計算出的 PM 2.5 曝露量分數 75.8(分數越高代表吸入越多 PM 2.5)。如果利用空氣盒子資料做分析,建議採用路線為藍色,它會引導你走河堤或避開大馬路,所以交通時間增加到 83 分鐘,但 PM 2.5 曝露量分數降低至 59.8。 資料來源│陳伶志
  • 空氣盒子 PM2.5 感測網,延伸至世界各地。 資料來源│陳伶志
1
  • 空氣盒子地圖:各地 PM2.5 即時濃度 資料來源|https://pm25.lass-net.org/GIS/voronoi/

  • 空氣盒子各階段 prototype。空氣盒子現在使用的感測器,是經過幾代的改良,才找到最好的感測器。感測原理是:利用 PM2.5 的物理性質,用雷射光照射這些微粒產生散射,進而計算 PM2.5 濃度,量測出來的結果一致性很高。
    資料來源|陳伶志提供

  • 參與式感測:透過群眾觀測、專家分析,由下而上解決問題。 圖說設計|林婷嫻、張語辰

  • 環保署將空氣盒子架設在多個標準測站,比較兩者測到的 PM2.5 濃度。藍色代表空氣盒子、橘色代表環保署測站,兩者測得 PM2.5 濃度值雖不同,但有相似的趨勢變化。 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 上圖以地理位置將臺中空氣盒子分群,(a)是分成 1 群,(b)是分成 4 群,(c)是分成 9 群,(d)是分成 16 群,在其中找一個具代表性的空氣盒子做預測模型,再套用到同群其他空氣盒子。結果發現,空氣盒子分群越多,運算速度變慢、但誤差變小。如果分成 16 群,可以發現運算速度變慢一些,但誤差降低許多。 圖片重製│林洵安 資料來源│陳伶志

  • 跟空氣盒子Line聊天機器人的聊天對話。 資料來源│陳伶志

  • 用空氣盒子找出最健康的運動路線。以中研院到臺北火車站為例,使用 Google 導航騎腳踏車的最短路徑是灰色路線,所需交通時間是 45 分鐘,計算出的 PM 2.5 曝露量分數 75.8(分數越高代表吸入越多 PM 2.5)。如果利用空氣盒子資料做分析,建議採用路線為藍色,它會引導你走河堤或避開大馬路,所以交通時間增加到 83 分鐘,但 PM 2.5 曝露量分數降低至 59.8。 資料來源│陳伶志

  • 空氣盒子 PM2.5 感測網,延伸至世界各地。 資料來源│陳伶志

Share

AD